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13亿千瓦,占国内发电总装机的47.3%,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总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1。在发电量方面,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我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
我国现有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依存度极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一、产品描述(WBGS3000SF6气体抽真空试验机全自动性能稳定,匠心制造)
1、随着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电力行业基础建设和设备的投入,尤其是SF6电器设备的不断增加,对SF6电气设备在安装调试、检修维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对SF6电器设备(尤其是GIS)施工及检修过程中的抽真空和回充补气提出更高的质量和时间要求。为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本公司在多年从事SF6气体电气设备试验、检测及专业技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根据国外*新、*先经的维护设备的事情分析,研制了技能达到国外先进设备的技术指标要求,又能满足国内用户价格要求的产品——WBGS3000系列SF6气体抽真空及回充装置。
2、WBGS3000SF6气体抽真空试验机全自动性能稳定,匠心制造主要应用于各供电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发电厂、超高压输变电站、SF6电器开关制造厂等部门,作为GCBP、GCBT、GIS等SF6电器产品在安装、调式、检修时使用的辅助设备。利用本装置对上述电器产品进行抽真空、回充SF6气体操作,同时本装置亦可用作其它部门抽真空和回充气体的设备。
3、本装置除了具有SF6气体抽真空及回充需要的所有功能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真空度显示(可按用户要求配置其它真空表);
(2)配有各类进口、国产SF6电器设备连接接头 (选配);
(3)根据用户设置的时间或真空度,自动抽真空(选配);
(4)多种保护功能,有效保证真空泵**运行;
(5)维护方便,装置都采用了性能优良的部件,长时间使用也无需维修。
二、装置性能(WBGS3000SF6气体抽真空试验机全自动性能稳定,匠心制造)
1、外型:90cm×65cm×100cm(长×宽×高)
2、重量:380Kg 左右
3、工作电压:AC 380-460V 50Hz 三相四线
4、噪音水平:<78dB(A)
三、装置原理(WBGS3000SF6气体抽真空试验机全自动性能稳定,匠心制造)
装置原理图见图1:
四、装置基本配置(WBGS3000SF6气体抽真空试验机全自动性能稳定,匠心制造)
编号
|
产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1
|
真空泵
|
额定速率53m3/h,*终真空度<0.06pa
|
1
|
2
|
管道
|
长度16m/5m
|
1
|
3
|
球阀、电磁阀
|
DDC真空电磁阀
|
1
|
4
|
真空表
|
数字真空计
|
1
|
首先是资源开发难度加剧。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主力军,随着资源开发不断深入,上等资源越来越少,同时开发成本上升,项目经济性降低。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开始寻求多元化和能源转型,资源竞争愈演愈烈,各开发商争相压低电价,导致项目无盈利空间而无法推进。此外更严格的生态环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电、光伏项目的开发空间。
其次是严苛的电网接入标准和配套储能增加项目投资成本。可再生能源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容量增加,对电力系统电网可靠运行和电网平衡调度提出严峻挑战。多地鼓励或强制风电、光伏项目配置储能,增加了项目开发的投资成本。
再次是消纳难题仍然突出。我国风光资源集中分布在“三北”地区,而我国的负荷中心集中于中东南地区,跨省区输电存在高额成本、用地制约、建设周期长、区域壁垒等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快速发展需求。
*后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具有波动性、间歇性、预测不准确的特点,大规模接入电网后,电力系统呈现“三高”特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发电和用能高自由度。电力系统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发生深刻变化,对电网方便可控带来从未有过的挑战。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各类电源统筹协调不够、源网荷协调不充分、系统调节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开发消纳比例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并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更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至此,“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成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的新模式。
扬州万宝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