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BS-6强大的绝缘油酸值自动测定仪是快速运行类产品概述
在电力系统及厂矿、企业都有大量的充油电气设备。绝缘油的酸值是必测的常规检验项目。WBBS-6绝缘油酸值自动测定仪是我公司在原有的一系列绝缘油酸值自动测定仪的基础之上改进而成。具有以下特点:
以测试变压器油,同时也可以用于气轮机油和其它绝缘油酸值的测定。
WBBS-6型测试仪采用触摸式键盘,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您的使用。
一次测试6杯油样并且测试速度极大的提高,可以节省80%的时间。
WBBS-6强大的绝缘油酸值自动测定仪是快速运行类产品功能简介
WBBS-6型绝缘油酸值自动测定仪采用中和法原理,用微机控制在常温下自动完成加液、快速滴定、搅拌、光电检测判断滴定终点、大屏幕液晶显示测定结果并可用打印机输出。每测定一个油样约耗时2分钟左右。本型号测试仪自动保存近12个测试结果,您可以随时读取或者打印。
用特制试剂瓶盛装萃取液和中和液,药液在使用过程中不与空气接触,避免了溶剂挥发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使用者完全不用手接触试剂,减少了有机溶剂和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危害。
该仪器操作简单,大屏幕液晶全中文菜单选择,屏幕提示,声音报警,使用者只需点击屏幕上您要选择的功能,仪器即可自动完成酸值测定的全过程。
WBBS-6强大的绝缘油酸值自动测定仪是快速运行类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电 源 电 压 :AC220V±10%
酸 值 测 定 范 围 :0.0001~1.0000mgKOH/g
分 辨 率 :0.0001mgKOH/g
示 值 重 复 性 :0.0020mgKOH/g
外形尺寸 :570×415×305(mm)
重量:14kg
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 : 0℃ ~ +40℃
相对湿度 : ≤75%RH
WBBS-6强大的绝缘油酸值自动测定仪是快速运行类产品面板说明
前面板见图一
1、 仓门
2、 进出仓按钮
3、 触摸屏显示器
侧面板见图二

1、电源开关
2、电源插座
3、接地柱
4、232通讯口
顶面板见图三
1、观察窗
2、打印机
WBBS-6强大的绝缘油酸值自动测定仪是快速运行类产品操作方法
1、实验前准备
1)取下仪器背面中和液和萃取液进口处的胶帽(注意保存好),把随机附件中的带吸管的中和液和萃取液瓶盖旋紧在中和液和萃取液试剂瓶上代替原普通瓶盖,把吸管头分别套在萃取液和中和液进口处。
2)在随机附带的洗气瓶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40%浓度的KOH水溶液旋紧瓶盖(洗气瓶接法见图四)。再用一根双头吸管插在中和液瓶和洗气瓶盖的端口上,把试剂瓶和洗气瓶连接起来。使外界空气先通过洗气瓶吸管进入碱液,二氧化碳被吸收后再通过双头吸管进入中和液瓶。
图四
3) 用随机附带电源线插头插入仪器侧板电源插座,并连接220V电源。
4) 打开电源开关,屏幕显示“酸值自动测定仪 保定建通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继而进入主菜单。
2、实验
1)主菜单显示如图五,点击“系统设置”,打开图六界面,然后选择“初始化”栏,按照屏幕提示操作,放好废液杯以后,按进出仓按钮,使仓门关闭后,仪器自动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屏幕显示返回主菜单。(**试验时须进行初始化,以后使用中可略去)
2)如需做空白值,只需放入空测试杯和搅拌子点击“开始试验”即可。
3)开始实验
点击主菜单上的“开始实验”,打开图七界面,按照您的需要选择要测试的油样种类。点击确定,托盘自动出仓以后将量取待测油样(8.30~8.50g)放到您选择的杯位(图八)。
4)按确认键,油样将自动进仓,然后按照您所选择的杯位逐个开始测试,当测试到某杯位的时候有相应的显示,屏幕显示“正在测试N#杯”。每一杯测试结束都将显示测试结果并自动保存、打印。
5)蜂鸣器鸣响,测试结束,油杯自动出仓,稍后屏幕显示返回主菜单。
注意:
1、试验完成后,拆下中和液瓶,换上酒精瓶。在主菜单中选择“系统设置”,然后选择“清洗”,操作方法和初始化方法一样。(此步骤必须做,否则中和液结晶容易堵住针头)
2、关闭电源。测试结束打开油杯箱盖,取出油杯。用镊子取下针头,用胶帽堵住出口,再用另一个胶帽堵住萃取液瓶的进气口。
维护与保养
本仪器闲置较长时间不用,每次启用时,请进行一次初始化和空白值测试。
**使用时,在设置过程中请打开油杯仓盖,观察萃取液是否加入,中和液是否从针尖滴下。否则应查清原因再试。
由于所用试剂挥发性很强,每次使用后,请务必将萃取液和中和液出口及萃取液瓶的排气口用胶帽封闭好
更换试剂:试剂用尽将旧试剂瓶取下,换上新试剂瓶即可。
开机后若光源不亮,请与我公司售后服务部联系。
更换打印色带:
取下打印机的前盖板。
从打印机头上轻轻取下旧色带盒。注意:请先抬起色带盒的左端,再抬起色带盒的右端,取下色带盒。
更换新色带盒,首先将色带盒的右端轻轻放在机头右端的齿轮轴上,左端稍微抬起不要放下,这时如发现色带右端未落到底,请用手指按住色带盒的旋钮,按箭头方向稍微转动一下,直到色带盒的右端落到底后再放下色带盒的左端,请检查色带是否拉直,或色带还露在色带盒的外面,可再旋动色带盒上的旋钮,直到把色带拉到色带盒内并拉直为止。
装上打印机的前面板。
更换打印纸:
取下打印机的前盖板。
从打印机上取下纸卷轴。
将新纸卷头剪成 △ 型,然后新纸卷套在纸卷轴上,将纸卷轴用力压入打印机的导槽内。
打开电源总开关,在主菜单中选择“打印”,按确认键使打印机机头转动。这时将纸卷头送入机头下方纸口处,纸便会徐徐进入机头直到从正前方露出一定长度为止,关闭电源。
装上打印机的前盖板,将纸卷头从盖板的出纸口中穿出
随机附件及服务
1、随机附件
1) 三芯电源线(10A) 1条
2) 保险管(3A) 2个
3) 搅拌子 5个
4) 镊子 1把
5) 测试杯 12个
6)8#注射针头 2个
7) 4 1/2#注射针头 10个
8) 胶帽 5个
9) 带吸管的萃取液瓶盖 2只
10)带吸管的中和液瓶盖 3只
11)中和液牛角瓶盖 2只
12) 萃取液500ml 3瓶
13) 清洗瓶 1只
14) 中和液100ml 1瓶
15) 洗气瓶 1只
16) 中和液泵连接管 1条
17) 使用说明书 1份
18) 打印纸 2卷
2、售后服务及维修:
本产品保修18个月,终身服务。
本公司长期供应试剂。
本说明书版本V1.3,2015年10月修订。
试剂说明
一、试剂物性
两种试剂均为易燃、易挥发液体,均无毒,但对皮肤有较弱的腐蚀性。
二、试剂储存
中和液、萃取液需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
三、试剂主要成分
异丙醇、无水乙醇、石油醚,氢氧化钾。
四、工作原理
仪器参照国标GB/T264-83和GB7599-87的实验方法,采用自动程序控制,应用酸碱中和原理,根据滴定过程中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等特点。
五、试剂检测
1.目测
中和液为无色,无絮状物沉淀的液体;萃取液为黄色,澄清的液体(有时颜色会略有差别)。
2.仪器测定
用10ml萃取液代替油样进行测定,显示结果在0.003-0.006mgkoH/g范围内,滴定终点颜色应为绿色。
若不符合上述条件请及时更换试剂。
六、试剂保持期
在正确存放条件下,保质期为一年。超出一年应重新进行检测,符合第五条中试剂检测条件方能使用。
七、试剂使用建议
每次使用完毕后请立即密封。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是时代精神的鲜明体现。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从敬业、质量、风气三个方面为劳动者指明了方向,这是对基层员工实现匠心筑梦的鼓舞。
我从事一线采油工作22年,见证了生产环境不断改善、设备流程更新换代、工艺技术改革的历程,深有感受。
履职尽责,传承敬业之风。石油人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优良基因,石油企业发展波澜壮阔的实践是员工成长的良田沃土。大庆工人王进喜尽职尽责保生产,用“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句话诠释了劳模精神的本质。我单位把“履职尽责”作为劳模选树和先进评优的标准,通过“讲劳模故事”“十年先进风采录”“劳模在我身边”等一系列活动掀起学习劳模、先进的浪潮,人人可参与、全程透明化的“年度先进评选”成为员工心中神圣的仪式,敬业风气成为主流并升华成一份热爱。2018年至今,仅我所在的油水井管理组员工们就提出合理化建议26条,节能创效13万元,增产562吨。
精益求精,追求好。采油工不仅要对地面设备流程、工艺如数家珍,保证正常运行,更要对看不见的井筒、地层情况了如指掌,保证正常出油。有了工作的热情,还要有能力去胜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岗位技能。我们注重成果的“品质”,在工作中,对每项操作、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追求好。通过精细油井管理,保证措施的合理性、准确性、有效性,为稳产上产提供保障;通过精细培训管理,提升全员素质,保证操作质量,延长操作周期。直连式抽油机的对中程度关乎油井的连续生产,对中难度相当于站在3米的平台将一根针丢进位于地面的矿泉水瓶,没有专业的对中设备,我们凭着人推手拉,历时6小时,终于实现组装的好锲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大家的成长和进步,收获了面对日后工作时更多的自信。
破旧立新,不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普通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更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更好地配合。企业、个人都要扮演好相应的角色,才能合力打造型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操作费时费力,人力、物力、财力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科技正是通往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大港油田公司工会非常关注青年岗位员工的成长成才,大力支持劳模工作的创建和运行,尤立红劳模工作室应运而生。我带领员工苦练内功、革新技术、解决生产难题,帮助员工把想法变成现实,让基层员工的“智慧点子”,变成助推企业发展的“效益金子”,与基层员工共筑“工匠梦”。就是这些改革的涓涓细流,汇成了全员积极参与的热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